最新消息

醫師衛教

大腸癌高危險族群篩檢勿拖延 40歲女檢查驚見罹癌僅差一小步

梁程超 副院長

40歲黃小姐有抽菸習慣,爺爺有大腸癌家族史,自知為大腸癌高危險族群。她表示在36歲時,曾接受一次大腸內視鏡檢查,其檢查結果發現僅一顆大小約0.7公分的腺瘤性瘜肉,這樣的結果,瘜肉數量少,讓她認為自己罹患大腸癌的機率也許沒有那麼嚴重,也應該不需認真面對戒菸問題,外加Covid-19疫情關係,也讓她時隔數年後,才再想起應再次接受大腸癌篩檢。

近期她到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安排無痛腸胃內視鏡檢查,沒想到這次檢查竟發現9顆大小不一的瘜肉,經切片病理化驗後,其中有6顆瘜肉為具有癌化風險的管狀腺瘤;其中有一顆大小約1公分的管狀腺瘤合併細胞分化不良表現,這表示該病灶為「進行性腺瘤」已朝大腸癌方向發展,建議黃小姐最好一年後接受大腸鏡追蹤檢查。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梁程超副院長說明大腸癌的發生與大腸瘜肉有密切的關係,高達95%都是由瘜肉(主要為腺瘤性瘜肉)發展而來,腺瘤性瘜肉又可分成常見的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及管絨毛狀腺瘤等型態。一般以管狀腺瘤最常見,其次為混合型管狀絨毛腺瘤;當腺瘤超過1公分,如果不處理,隨著時間演變成大腸癌的機率節節上升!

梁程超醫師有補充說明,大部分的大腸瘜肉與大腸癌發展初期相同,就是沒有明顯症狀。常見是已發展成大腸癌並已到晚期時才會出現明顯不適症狀,例如:莫名體重減輕、貧血、排便習慣改變、腹痛等,因此常被忽略。

大腸癌是目前國人發生率最高的癌症,梁程超醫師提醒50歲以上族群、肥胖、抽菸、飲酒、飲食較精緻、愛吃高油脂食物或加工肉品、有大腸癌家族病史者或是曾有潰瘍性大腸炎或克隆氏症都是大腸癌的高危險族群,也呼籲高危險族群提早安排大腸鏡檢查是預防大腸癌發生最好的方法。

衛福部近期公布111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結果,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表示,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癌症篩檢率下降,其中又以大腸癌、口腔癌影響最多。梁程超醫師提醒,目前疫情已明顯趨緩,也接近恢復過往正常生活,鼓勵民眾應積極主動接受大腸癌篩檢。

國健署針對年滿50歲至未滿75歲的民眾,提供每2年1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糞便潛血檢查,篩檢結果為異常者也請務必配合進一步做大腸鏡檢查;台大醫院有研究早就指出,只要延遲超過六個月,進行性大腸癌風險增加30%,延遲超過一年,死亡率即明顯上升。梁程超醫師提醒民眾,從腺瘤性瘜肉進展到大腸癌的時間約5~10年,如果能提前檢查出腸內瘜肉的生長,並在瘜肉演變成腫瘤前切除,就能有效預防大腸癌。(20230706)

🔗點選觀看更多健康檢查專案套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