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醫師衛教

無症狀卻已罹患攝護腺癌第三期!?

沈彥君 主任醫師

(圖片來源:作家H臉書)

知名兩性作家H(陳鴻儀)近日在個人臉書自曝罹患攝護腺癌第三期,且被醫師告知若不趕快接收治療,所剩時間恐怕只剩下兩三年,他分享從發現到確診罹癌期間只感覺精神、情緒皆處不佳狀態,原以為是步入更年期才有這些問題發生,但沒想到經過初步抽血發現異常、超音波發現可疑異常陰影,到進一步的磁振造影(MRI)檢查及切片病理檢驗,結果確認罹癌。

作家H也表示對自己為何罹患攝護腺癌感到不解,有喝酒但沒有抽菸習慣,發病年齡也早於常見的好發年齡,最令他感覺不解的是沒有任何不適症狀,竟就這樣被宣判罹癌!最後,他提及已開始接受治療並呼籲民眾要安排健康檢查。

攝護腺癌好發於60歲以上,年齡增長風險越大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沈彥君主任醫師表示攝護腺癌為男性專屬癌症,目前為國人主要死亡癌症排行第5名,好發於60歲以上族群,發生率隨年齡逐漸增加。攝護腺癌在歐美男性十分常見,雖然國人發生率不像外國人高,但近年來因老年人口增加、國人飲食習西化及診斷技術進步,發生率有逐漸成長的趨勢。

沈彥君醫師提醒雖好發年齡大多在60歲以上,但並不代表60歲以前沒有發生的可能。除了年齡之外,也需注意肥胖、荷爾蒙、基因遺傳、偏愛高油脂飲食、愛吃肉都會提高罹患攝護腺癌提早發生的機率。一般來說,會提醒年過50的男性朋友就得開始注意攝護腺癌發生可能,但若有上述危險因子,建議可在40~45歲開始提早為自己安排每年一次攝護腺癌篩檢

攝護腺癌的早期症狀大多無感

談到攝護腺癌,沈彥君醫師表示初期大多沒有顯著症狀,少數可能有尿急、排尿困難、射精疼痛等症狀,但這些症狀也常會被誤認為良性的攝護腺肥大。但國人50歲以上男性大約一半的人有攝護腺肥大問題,所以有可能發生其實是癌症伴隨症狀,卻也很容易被誤解為攝護腺肥大而輕忽。攝護腺癌常是已發展到較晚期才被發現,想要在早期就發現攝護腺癌,「定期安排健康檢查」十分重要

攝護腺癌早期發現與晚期發現的預後差別相當大,早期發現五年存活率可達到90%以上,十年存活率約為60~70%。但等到癌症已轉移到骨骼或其它部位才被發現,預後存活則明顯降低,平均存活期約為2~2.5年。

目前針對攝護腺癌常見的檢查方式除了傳統的肛門指檢,還有攝護腺特異抗原(PSA)血液檢測。沈彥君主任醫師表示造成PSA指數上升的原因,需注意攝護腺癌之外,攝護腺發炎受傷、泌尿系統感染或嚴重攝護腺肥大等也會使得PSA上升。建議血液檢測之外,也可搭配超音波影像及切片檢查,進一步確認攝護腺狀況。

但若超音波影像檢查無異常,卻發現血液PSA檢查指數升高過快、游離PSA比值過低,仍須當心攝護腺癌發生的可能。因攝護腺癌細胞發生位置可能因為較深層或邊緣而造成切片檢查的死角,此時進一步安排磁振造影(MRI)檢查,具有高組織對比與解析優點,可清楚觀看攝護腺全貌,協助確認病灶位置,並作為切片的精準定位,有助於增加攝護腺癌診斷率,在醫師診斷上及後續治療有很大的幫助。(2022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