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醫師衛教

好發率第一的大腸直腸癌 腫瘤長在這位置治療恐較不易

梁程超 副院長

大腸癌是國人好發率第一的癌症,而大腸癌是總稱涵蓋:結腸癌、直腸癌、肛門癌。大腸癌在早期常常是沒有明顯不適症狀,隨著病情的進展,病灶不斷擴大成長,就可能會出現症狀,例如像貧血、體重莫名減輕、排便習慣或糞便形狀改變、血便等。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梁程超副院長說明大腸總長度約120~140公分,呈現ㄇ字型,由盲腸、結腸(可分升、橫、降、乙狀結腸)、直腸、肛門4個部分所組成屬下消化系統,症狀會因腫瘤的生長位置會有不一樣的症狀表現。

一般來說,可將大腸從中間分成兩側:

1.右側大腸(腫瘤發生在此處屬近端大腸癌)

範圍包括:盲腸、升結腸
症狀表現:腹部脹氣、腹痛、貧血、頭暈

2.左側大腸(腫瘤發生在此處屬遠端大腸癌)

範圍包括: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
症狀表現:排便習慣異常、血便或糞便帶黏液、大便變細、腸阻塞

大腸癌發生位置及機率大約為40%發生於近端結腸,60%發生在遠端結腸及直腸。發生症狀時,遠端大腸癌會較明顯,尤其是當若腫瘤發生在直腸處,因靠近肛門,症狀最能明顯感受,可能會有「排便急迫感、裡急後重感、排便時會帶血或粘液、排便不完全感」等。梁程超醫師指出需當心的是直腸癌後續的治療較不易,在臨床治療上,因直腸位於比較狹窄的骨盆腔,旁邊還有骨頭包覆,所以手術可用的空間較有侷限,還需考量到是否保留肛門。若直腸腫瘤位置位置在距離肛門口七公分內,就可能需安排肛門切除手術,並做永久性人工肛門。並且,直腸癌即使經過完整治療,局部復發的機率也比結腸癌高。

梁程超醫師提醒民眾,不論腫瘤發生在哪一側或是哪個位置,只要定期做糞便潛血、大腸鏡都有機會提早發現,因為大腸癌的發生,高達95%都是由瘜肉(主要為腺瘤性瘜肉)發展而來。

國健署目前有提供年齡50~74歲的民眾,每兩年提供一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根據統計糞便潛血對大腸癌的敏感度有80 %,100個大腸癌的患者可以偵測到 80個,如果是第二、第三期的患者更可以偵測到90 %以上。而大腸內視鏡可以直接觀察大腸黏膜,若在檢查過程中發現有大腸瘜肉還可以同時切除、或切片檢查,趁著瘜肉演變成腫瘤前切除,就能有效預防大腸癌。(2022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