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歲資深動作指導朱科豐曾憑電影《叱吒風雲》榮獲金馬獎最佳動作設計,20日在個人臉書突然發出告別文表示自己是因大腸癌離世。他還透露,2018年10月起突發每日腹痛、肛門拉血便,當時是以先服用隨身備用腸胃藥處理,症狀時好時壞,因為忙碌沒有特別去就醫找出原因。待手邊工作交接後,返台就醫檢查後確定已罹患大腸癌第四期。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梁程超副院長指出「大腸癌」是國人好發率第一名的癌症,然而在大腸癌發展初期的症狀就是沒有明顯症狀!而等到大腸癌會伴隨的症狀出現如:血便、腹痛、貧血、排便習慣改變、體重莫名減輕等症狀,此時可能已錯過黃金救治時機!加上這些症狀發生時,常見警覺心不夠的民眾會先誤認是一般腸胃疾病,而以簡單口服腸胃備用藥短暫處理,但殊不知這樣的舉動無形又再拖延了救治時間。
當血便發生時,國人痔瘡盛行率高,最常見也最明顯的症狀就是解便時出血或肛門口有疼痛感。但別忘了大腸癌的伴隨症狀也會有血便的發生,所以當發生血便時千萬不能輕忽!
平均每13人,終其一生就有可能罹患大腸癌
大腸癌發生率居高不下,還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根據國健署108年癌症發生統計,大腸癌發生人數為17,302人,平均每天有47人罹患大腸癌。換算下來,平均每13人,終其一生就有可能罹患大腸癌。
梁程超醫師指出要避免或降低大腸癌發生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論是否有無症狀,都該主動為自己安排大腸癌篩檢!大腸癌在所有癌症當中,屬於預後相對良好的癌症,只要在早期發現,零期的大腸癌治癒率幾乎是100%,第一期在術後的五年存活率有90~95%,第二期與第三期的五年存活率分別約為80%與65%,但若等到第四期則降低至10~20%。
國健署針對年滿50歲至未滿75歲的民眾,提供每2年1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糞便潛血檢查結果呈現異常者,相較於一般族群罹患大腸癌風險高20~30倍,平均每2人有1人有瘜肉發生、每20人有1人罹患大腸癌。國健署也指出已有科學實證研究顯示,定期接受篩檢,可有效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及減少29%晚期大腸癌發生率。
若屬大腸癌高危險族群(年齡超過50歲、有腸道病史、有大腸癌家族病史、肥胖BMI>27、抽菸、飲酒、偏愛吃高脂肪、高熱量食物、無運動習慣者),梁程超醫師建議都該盡早為自己安排大腸鏡檢查。尤其是有大腸癌家族史的人,初次檢查年齡時間可根據家族確診平均年齡提早10年開始,因大腸癌有超過9成是由腺瘤性瘜肉發展而成,瘜肉發生到發展成癌症的過程大約需要5~10年,若能在瘜肉發生時間安排大腸內視鏡檢查同時將之切除,就能有效成功阻斷大腸癌的發生。因此,梁程超醫師提醒曾接受糞便潛血檢查,篩檢結果為異常者也請務必配合進一步做大腸鏡檢查。(20221021)
🔗點選觀看更多健康檢查專案套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