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醫師衛教

不只腦血管 這個地方一塞住就要小心中風!

錢政平 副院長

一名37歲的馬小姐,近日覺得偶爾暈眩且頸部僵硬,原本覺得應該是因工作太過忙碌造成的疲累,便在肩頸處用了痠痛貼布試圖舒緩不適,但改善效果有限。一次在與親友的聊天對話中提及此困擾,建議她趁年末之際安排一次健康檢查,為自己的身體做個年度大盤點。

近期她到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進行健檢,檢查結束後,醫師為馬小姐一對一解說報告時,馬小姐透露自己平日的飲食習慣愛用精緻糕點當飯後點心,偶爾還會以鹹酥雞炸物加上一杯珍珠奶茶打發當天的晚餐,並且沒有運動習慣。透過高解析度超音波無輻射MRI磁振造影檢查,清楚顯示頸動脈已有近50%的狹窄。醫師當下警告她應立刻改善不良飲食方式及培養規律的運動習慣,若再繼續下去恐怕與中風越來越接近!

「中風不是跟腦血管有關嗎?我只是頸部動脈發生狹窄也會造成中風?」馬小姐不解地問。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錢政平副院長解釋,大約有80%的中風為缺血性腦中風,其中約有25~30%就是頸動脈狹窄導致頸動脈是腦部血流的重要來源,負責大腦2/3的血液供應,一但發生阻塞,會嚴重影響大腦的血液循環當頸動脈產生動脈粥狀硬化時,狹窄的程度相對會增加腦中風的危險性。頸動脈狹窄的原因是粥狀硬化斑塊沉積使得血管壁增厚,進而形成血管阻塞或血栓剝落,是造成腦部缺血引發中風的重要原因。

導致頸動脈斑塊的主要原因包括年齡增長、不良飲食習慣、抽菸、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無運動習慣及家族史等。可能出現的症狀包括:頭痛、頸部酸痛、僵硬或無明顯症狀。

錢政平副院長提醒若想得知頸部、腦心血管的狹窄狀況無法由一般的抽血得知。可利用方便且非侵入式的頸動脈超音波檢查,可以看出部份頸動脈血管狹窄程度及血流變化,但檢查偵測程度有限;可視狀況搭配無輻射的磁振造影(MRI),清楚完整呈現兩側內頸動脈與顱內血管狹窄情況,及檢視是否有動脈瘤及動靜脈畸形,並可幫助早期發現因腦血管疾病引起的微小梗塞和腦萎縮,以及腦瘤和其他腦實質病變等。

腦中風是造成全球人口死亡與失能的主要原因之一,依據衛生福利部108年國人死因統計顯示,腦血管疾病為國人十大死因第4位,死亡人數超過1.2萬人。錢政平副院長指出大部分的中風可以藉由健康生活型態及積極控制三高來降低機率,並藉由定期安排健康檢查,及早發現疾病發生前的病灶,確實做到自我的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