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衛福部110年國人十大死因,「癌症」再度蟬聯十大死因第一位,連續40年位居十大死因第一名。從性別分析看起,男性死亡風險依舊比女性較高,死亡率約女性的1.5倍。男性十大癌症死亡率前五名排序為肺癌、肝癌、結腸直腸癌、口腔癌、食道癌。而女性十大癌症死亡率前五名排序則為肺癌、女性乳癌、結腸直腸癌、肝癌、胰臟癌。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黃洸偉主任醫師指出國人十大癌症背後引發疾病的因素,多與年紀老化、飲食、環境有關。另男性前三名主要死亡癌症都有相同特徵,皆為發生率及死亡率都比女性來的較高,並且早期症狀不明顯,若想在早期就被發現就得依靠健康檢查才會有機會被發現。黃洸偉醫師針對這3種癌症做出簡單整理,包含有哪些危險因子及建議健康檢查該怎麼安排,才能幫自己降低這3種癌症的死亡威脅。
肺癌
國人發生率雖排名第2,但死亡率卻位居第1。因早期肺癌並沒有明顯症狀,等到有明顯症狀時,大多已發展至晚期,導致錯失黃金救治時期。
危險族群:
抽菸、經常接觸二手/三手菸、空氣污染、長期接觸油煙、工作環境接觸化學物質(石棉、熱焦油煙氣、苯、工廠煙塵等)、家族遺傳、慢性肺部疾病。
建議可安排健檢:
過往一般認為肺癌篩檢是以胸腔X光檢查為主,不過病灶可能會被骨骼及胸腔內器官所遮蔽,X光檢查易發生盲點。建議若為高危險族群者,如抽菸、肺癌家族史、暴露在二手菸環境、煮食油煙長期暴露或有慢性肺疾病的人,可利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敏感性較高,可偵測到小至 0.3 公分的肺部病變。而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是目前唯一具國際實證可早期發現肺癌的篩檢工具,對「重度吸菸族群」可降低 2 成肺癌死亡率。
大腸癌
國人發生率排名第1,死亡率排行第3名,好發在50歲以上族群,男性較多。
危險族群:
年齡(五十歲以上)、不良飲食(多燒烤、油炸、過多的紅肉、高脂肪低纖維飲食)、肥胖、缺乏運動、抽菸、喝酒、以及大腸直腸癌家族史。
建議可安排健檢:
政府有提供50歲以上未滿75歲的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但若糞便潛血檢查結果異常,需接受進一步的大腸內視鏡檢查。另外,黃洸偉醫師指出大腸癌有9成是由腺瘤性瘜肉發展而成,癌化進展的過程大約為5~10年,也因為大腸癌有家族遺傳的可能,若有大腸癌家族史的人可依照親友病發年齡再提早10年做為起始檢查年齡,幫助自己有機會在早期就發現異常病灶。
肝癌
國人發生率排名第4,死亡率排行第2名。肝臟被稱為「沉默的器官」因為神經分布主要在肝表面,內部病無痛感神經所以發生病變時,不會有不適症狀。等到肝癌發展到後期時,腫瘤變得很大,這時才有較顯著的症狀。
危險族群:
B型肝炎、C型肝炎、肝硬化者、長期酗酒者、家族中有人罹患肝癌者。
建議可安排健檢:
驗血加腹部超音波是篩檢肝癌的第一線工具,驗血除了能得知是否為B型肝炎或C型肝炎帶原,還能看出肝功能指數及甲型胎兒蛋白(alpha-fetoprotein, AFP)數值。腹部超音波能透視肝臟,可以發現肝臟是否長了結節或腫瘤。若發現肝臟可疑陰影,應進一步安排施打顯影劑的電腦斷層(CT)或磁振造影(MRI)檢查加以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