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醫師衛教

醫界權威、職棒投手都難逃大腸癌的死亡魔掌, 醫嘆:都少做了這一個動作!

梁程超 副院長

不孕症權威、台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陳信孚於近期(11/17)傳出因大腸癌病逝,醫界感嘆陳醫師的病逝是生殖醫學領域的一大損失。無獨有偶,同一月份前中華職棒兄弟象隊投手陳逸松(11/23)也傳出因大腸癌離世,陳逸松在退下職棒選手身分後擔任教練為基層棒球培育很多好手,棒球界也感嘆痛失英才。兩位在各自專長的領域皆有不少的貢獻,可惜皆因大腸癌失去寶貴的生命。

「大腸癌」雖為國人發生率第一名,但非排名第一名得主要死亡癌症,主要原因是大腸癌從癌前病灶(腺瘤性瘜肉)到發展成癌症大約需要5~10年的時間,是一種只要提早發現,就可有相當不錯治癒機會的癌症。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梁程超副院長嘆:兩位皆是大腸癌好發族群(50歲以上,男性較多)若有早一點定期安排大腸篩檢,也許就可以獲得更好治療機會,大幅減少大腸癌的死亡風險。

大腸癌為國人癌症發生率第一名

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國人最新癌症發生資料顯示,國人癌症發生率第一名為大腸癌,且已連續蟬聯數年居高不下。梁程超副院長指出近年來外在環境改變以及民眾的飲食習慣西化有關,國人大腸癌的發生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不少大腸癌患者到醫院就醫求診時,常已發展到晚期,但往往因輕忽、沒積極篩檢而無法早點發現,錯失了最佳救治時間。

目前大腸癌的治療都有相當不錯的治癒率,零期的治癒率幾乎是100%,第一期在術後也有90~95%的五年存活率;第二期與第三期的五年存活率分別約為80%與65%,而第4期則大幅降低僅10~20%。

梁程超副院長提醒要發現早期大腸癌病灶其實並不難,只要養成定期篩檢的習慣就有機會幫助找出早期病灶。政府目前補助50~74歲的民眾每2年一次可免費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透過檢查若有異狀,並經由大腸鏡檢查作進一步診斷,若是腺瘤性的息肉將它切除後可以降低高達90%大腸癌的發生,另外透過糞便潛血檢查異常進而發現的大腸癌,有蠻大部分是屬於比較早期大腸癌,治癒率都比較高。

據歐美國家經驗,每1~2年糞便潛血篩檢約可下降18%~33%的大腸癌死亡率。因此,建議50歲以上之民眾應該每年做1次糞便潛血檢查,或是安排大腸內視鏡檢查。透過安排大腸內視鏡檢查在檢查過程中若發現早期病灶(腺瘤性瘜肉),還可直接做切除,若有家族中有大腸癌病史者建議可提前到40歲開始安排大腸鏡檢查。

梁程超副院長提醒最後提醒年來大腸癌年輕化的比例逐漸增加,民眾也可提早40歲開始為自己安排做大腸癌篩檢,並呼籲大腸篩檢並非做一次就可終生免除風險,也需定期接受大腸篩檢以便及早發現大腸息肉及大腸癌早期病灶,及早把握黃金治療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