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歲的何小姐跟現在許多愛美女性一樣,為了愛美追求白皙肌膚,平日能不出門曬太陽就盡量避免日照機會;為了保持纖瘦體態,明白「少吃多運動」是控制體重最好方法,但她不愛運動,認為靠飲食控制少吃一點就好。透過零輻射磁振造影(MRI)看到原本應該均質結實的肌肉束卻出現花白斑紋,如同和牛的霜降紋理,表示她的肌肉質量下降而且被脂肪所取代,肌肉的形狀也顯得較鬆垂,照理來說34歲年輕女性肌肉應該還算結實,老人的肌肉才會有如五花肉般的肌肉紋理及鬆弛。也難怪與醫師在健檢報告諮詢的時候,何小姐表示總是會懷疑自己明明還年輕卻為何不耐提重物、走路也走不遠、容易覺得累,常被笑說是奧少年。
預防老化加速 小心肌肉流失過快
「肌少症」是老年人最普遍的症候群之一,特徵是持續且全身普遍的骨骼肌重量及功能減少。隨著現代人長時間依賴使用3C產品、久坐不運動、飲食不均衡等相關問題,都可能會造成肌肉的流失,導致肌少症提早找上身。
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博士、老年醫學專家吳易謙就曾指出,人體骨骼肌肉會隨著年齡增長減少。年過40,肌肉量會以每10年減少8%的速度流失;70歲後則以每10年減少15%的速度加速流失。肌肉流失會導致基礎代謝率變差,也可能造成疲倦、肥胖、心血管疾病、增加慢性病的發生機率。肌肉密度會影響行走和站立時的穩定性,這也是老人家在行走時容易跌倒的原因之一;肌肉流失跟「骨質疏鬆」也有密切關係,跌倒後可能造成骨折、臥病時間長等問題,也會伴隨造成生活品質下降、生活失能、增加心理負擔,甚至提高死亡風險。
雖然變老不可避免,但趁年輕還有本錢就該好好維持狀態及存本預防提早老化,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沈彥君主任醫師建議民眾可藉由以下方式來判斷自己是否有肌少症上身的跡象:
1. 坐在椅子上,大腿小腿呈現90度,腳放鬆踩在地板上,用量尺測量小腿最粗的位置。若男性的小腿圍小於34公分,女性小於32公分,就可能表示身體肌肉量不足。
2. 進行起立蹲下動作,無法在30秒完成12組,可能表示身體肌肉量不足。
3. 利用身體組成分析儀測量,計算骨骼肌肉質量指數(SMI),計算公式為瘦肉組織(純肌肉)重量(kg)÷身高(m)的平方,再依各類體型的不同來推估肌肉量,若低於10~12%,可能表示身體肌肉量不足。
4. 可透過磁振造影(MRI)或低劑量電腦斷層(CT)做進一步檢查,藉由檢查影像結果可更清楚掌控肌肉密度及骨骼密度的狀態。
沈彥君醫師也提醒,若要減緩肌肉流失,運動十分重要,建議負重運動與有氧運動並行,均衡多元的食物攝取,包括優質蛋白質,也要記得每週進行 3~4次日曬每次約10~15分鐘,可促進維生素D合成,體重過輕或過重都不宜。運動與飲食雙管齊下,讓您與家人預防肌少症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