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5月31日是世界無菸日,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宣佈2022年世界無菸日全球運動為「菸草:對我們環境的威脅(Tobacco: Threat to our environment)」,活動主旨在提高公眾對菸草對環境破壞影響的意識,從種植、生產、供應、使用到廢棄無形中破壞生態環境,人體健康也因環境受到破壞而損害健康。
WHO指出菸草的使用背後其實造成巨大的人文和經濟負擔,從製造開始,煙草生產每年排放近8,400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這相當於向外層空間發射28萬枚火箭,其所造成的空污傷害也是不小覷,包含三種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自然(Nature)》期刊就早已發表過這三種溫室氣體對於氣候變遷問題的嚴重影響。
另指出,吸菸會使吸菸者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癌症、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的風險。除此之外,若在室內空間吸菸會在封閉空氣間裡中釋放有毒物質,增加同處空間的人暴露於疾病風險中,除了心血管和呼吸系統疾病之外,二手菸每年導致全球120萬人過早死亡。
衛福部也曾指出吸菸更是致癌的主因之一,菸草中含有超過7,000種化學物質和化合物,已知至少有93種已知的致癌物。北投健康管理醫院蔡聰聰主任醫師補充說明久居國人10大死亡癌症中的大腸癌、肝癌、肺癌、胃癌、胰臟癌、乳癌及口腔癌這幾種癌症的危險因子都與吸菸有關。抽菸者除了將自己推向罹癌風險中之外,與吸菸者同住,因長期接觸2手菸/3手菸得到肺癌的機會比一般民眾高出20%~30%。還有,菸草內的尼古丁會影響神經系統,會使心跳加速及血管收縮、血壓上升這兩種即時反應,增加高血壓及血管栓塞的風險;吸食菸霧內含的一氧化碳也會減低血液攜氧能力,時間一久也容易造成血凝塊阻塞血管,引發心肌梗塞。
目前「肺癌」是普遍民眾對吸菸會直接聯想到的健康傷害,肺癌也長居國人主要癌症死亡率第一名,蔡聰聰主任醫師直指就是因為肺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即使有症狀常常與大部分肺部疾病相似,常被忽略或誤認為感冒所引發肺部相關症狀。等到時間一久,症狀再度加重才可能想到與肺癌相關,也因此導致診斷時已是晚期,錯失最佳治療時期,在台灣有70~80%肺癌患者在發現罹患肺癌時已發展成第3期或第4期。建議吸菸者若有久咳不癒、胸悶等相關呼吸道疾病症狀,千萬不能輕忽並且主動就醫檢查。
肺癌一般好發於50~75歲年齡族群,但近年來有年輕化趨勢。蔡聰聰醫師提醒有抽菸習慣或有肺癌家族病史等高危險族群,一定要提高警覺並主動提早為自己安排肺部檢查,可進一步安排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幫助找到小於1公分的肺癌病灶,幫助自己及早遠離肺癌的死亡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