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醫師衛教

失智非正常老化 醫:一動作有助提早發現

錢政平 醫師

很多人常會說:「唉呦!真的是老了,老是忘東忘西!」其實這句話可能是錯的,很多民眾誤以為人老了就會失智,忽略了就醫的重要性。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錢政平副院長指出事實上失智症是一種疾病,而不是正常的老化現象,可能出現的症狀不單只有記憶力的減退,還會影響到其他認知功能,包括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抽象思考能力、注意力等各方面的功能退化,同時可能出現干擾行為、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等症狀,其嚴重的程度除了會喪失自我照顧能力,生活需要他人協助之外,還可能影響社交關係及造成家庭經濟或心理上嚴重負擔。

根據衛生福利部110年委託台灣失智症協會進行之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以及內政部民國110年12月底人口統計資料估算:台灣65歲以上老人共3,939,033人,其中輕微認知障礙佔18.01%(709,577人);失智症佔7.64% (300,842人)。換句話說,65歲以上的老人約每13人即有1位失智者,而80歲以上的老人則約每5人即有1位失智者。也因隨著國人平均壽命增長,高齡人口比例逐年上升,預計114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除了面臨長者失能問題外,「失智症」儼然變成幾乎是每個人在邁入老年時將會面對的課題。

失智症的分類上,大致分為兩類:退化性、血管性,但患者有時會存在兩種或以上的病因,最常見的是與神經退化相關的阿茲海默症,以及與血管性失智症相關的腦中風或小血管栓塞。而目前在醫學上還沒有任何藥物可以治癒失智症,但可幫助延緩退化的狀況。錢政平醫師表示與許多疾病相同,「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對於病情的掌控效果就會越好。

要預防及延緩失智症國民健康署建議民眾遠離憂鬱、不抽菸、避免頭部外傷、預防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以及適宜的運動。錢政平醫師也建議高危險族群民眾包括有失智症家族病史、高齡、和患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頭部外傷)等,務必做好定期健康檢查,可透過腦部磁振造影(MRI)觀看全腦構造是否出現類澱粉蛋白的異常沉積或腦部萎縮(特別是掌管記憶的海馬迴),同時MRI不具輻射線,因此影像檢查在失智症的診斷,也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