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名人談醫旅

用健康, 串起一家人的幸福DNA

劉軒 姜曉雯 夫妻

家裡有張按摩床,每個禮拜,我爸就會請按摩師過來「馬」一下。
那時我剛好路過,看見他趴在按摩床上,
順口就打聲招呼:嘿!老爸!
他就把臉轉向我:嗨!兒子!
頓了一下,又說:你還好吧?聽你的聲音就聽到你的累。
我就說:爸,我現在正在趕稿,就像你當年那樣子。
哈哈哈~~他就開始笑了:那你要不要推拿?今天老爸請客!

這樣的對話,不時出現在劉軒和劉墉這對名人父子檔的日常生活中。笑著形容爸爸劉墉的健康方式是被動式的推拿、按摩養「身」,聊起自己和爸爸相互關心對方的模式,就在這些開玩笑般的互動和健康資訊分享中。

 健康,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說起自己和爸爸,誰掌握更多的健康資訊?注重運動,甚至還訂閱了多份國外相關健康雜誌的劉軒承認,比起自己,爸爸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還常會分享給兒子,興起時,父子倆甚至還可以來場激烈的、絕對沒有「放水」羽球賽。

不是每個虛歲70的父親,都還有這樣充沛的體力和兒子PK。在紐約家中團聚時,飯後全家老小甚至會沿著湖邊散步個幾公里。平時就注重養生的劉墉,有哮喘的老毛病,被兒子形容「憂患意識很強」的他,每天就像報氣象一樣,隨時都會讓家人知道他的狀況。「但有一次他把我嚇到了..」劉軒回憶著當時的情形。接到爸爸要他趕到醫院急診室的電話,他立刻衝過去,本以為是心臟出狀況,結果卻是爸爸在噴了氣管擴張劑之後,又喝了杯咖啡,導致過度換氣……

雖然是虛驚一場,但在趕往醫院的路上,劉軒開始思考一些事情。「父母親常說一句話:照顧好自己,就是給子女最好的恩賜。」他很感謝父母把自己照顧得很好,「這是當兒子的,最感恩的一件事情。尤其他自己也是兩個孩子的爸爸,更能深刻體會到這句話的意義。

「陪孩子是越久越好。」從當年聽到老婆告訴他懷孕的第一天開始,劉軒就重新拾起騎單車運動,一邊騎還一邊聽「育兒經」,後來又報名三鐵,挑戰自己。現在雖然沒那麼「勤奮」了,但他仍然很注重運動,持續跑步、重訓,並減少外食的機會,因為要健康就要做好飲食管理。

健檢,是衡量運動成果最好的方式之一

對注重健康的人來說,健檢,是衡量運動成果最好的方式之一,這次劉軒和老婆姜曉雯選在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感受和以往截然不同的休閒健檢外,夫妻倆也交出了一張漂亮的健康成績單。

「來做之前有點緊張,但醫師一開始講解,我就覺得很棒。」以往都是參加公司基礎健檢的姜曉雯,提起多年前做婚前健康檢查時,解讀健檢報告的醫師說她泌乳激素有問題,有可能是腦瘤,也有可能不孕。婚後,兩個健康可愛的孩子打破了不孕的疑慮,但腦瘤的陰影卻未消除,沒想到在這次高精密的MRI(磁振造影)掃描中完全消弭。「醫師說我的檢查結果沒有100分,也有99分」,就連劉軒的健檢結果也All pass,除了大腸息肉提醒他在飲食管理「還有調整的空間」。

大開眼界,另類的人體博物館之旅

「健檢有點像刮刮樂,你不希望有刮到甚麼獎,」劉軒不改幽默本色。這次健檢,他形容就像一場體內的博物館之旅。第一次做MRI,看見自己最真實的「內在」,不但讓他眼界大開,專業醫師在他眼中更像博物館導覽員,順著每一站「內臟地圖」,精準、明確而詳細的講解,「這是一個藝術(ART)!」劉軒讚嘆著,他認為健康檢查不是要你擔心受怕,而是要你了解自己的身體,所以最後解說很重要;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專業的醫療團隊,讓他和妻子終於放下了一顆懸著的心,就像刮到「下次再來」–醫師建議他們3年後再來一趟MRI體內探索之旅,並進一步說明:對30、40歲的青壯輩來說,每年可以做一些基本的常規檢查,2-3年再做一次MRI,才能為自己和家人,預約一個健康的未來。

 

飯店入住輕鬆清腸,在乎受檢者的每個感受 

在時尚產業工作的姜曉雯,更細膩地分享這兩天一夜的休閒醫旅。在安靜、隱私的環境裡,每一個環節都很細心周到,「有在乎到受檢者的感受」;就連一般人視為畏途的腸胃內視鏡檢查,整個過程也很溫和舒適。

直接入住飯店隔天直接下樓報到,完全不用擔心清腸還要舟車勞頓,怕冷的姜曉雯更提起自己喝完第一劑清腸藥劑後,再泡個溫泉,肚子和心都一起暖起來;凌晨4點半還有morning call,提醒你起來喝第二劑,休息一下再下樓檢查,從容而不緊迫,「所有的事情,都幫你take care好」,就連腸胃檢查後的那一餐,也被熱愛美食的夫妻倆點讚,這種五星級的渡假式健檢,讓他們直呼再也回不去以往的模式了。劉軒甚至想帶爸爸來感受一下這種環境更舒適、照顧更周到的健康檢查。

 

劉軒的幸福宣言:當「串」起全家人健康的那雙手

形象一點都不像傳統三明治世代的劉軒,覺得不管是健康或是陪伴家人,應該都是「Quality over quantity (質重於量)」,尤其是想要好好地陪伴孩子,劉軒坦言「無論室內室外,都需要體力。」擁有健康,才不會讓陪伴變成負擔,才是陪伴品質的最佳來源

雖然上有老,下有小,但他並不覺得自己是三明治裡的「夾心」,「我們是一體的,我們是一個鍊條」,而他就是中間那個連繫父母與孩子、延續過去與未來的DNA的「鏈(chain)」,孩子會繼承他的,他會繼承父母的,他可以把自己的觀念傳遞給孩子,讓他們未來懂得怎樣讓自己的身心更健康、快樂。「我希望拉著這條鏈,可以走得越久越好。」這也是他身為兒子與父親,串接起一家人的健康與幸福,最衷心的期盼。(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