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醫師衛教

發生貧血應多加留意 小心是癌症警訊!

梁程超 副院長

40歲的林小姐是一名新手媽媽,懷孕期間經產檢發現自己有貧血的現象且為缺鐵性貧血,當時自認可能因營養攝取不足,只要調整飲食習慣就可以。但直到產後貧血的症狀還是持續發生,在親友的推薦下到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進行健康檢查。

在醫師的建議下安排痛舒眠胃鏡檢查,檢查過程中赫然發現胃部有一處明顯的潰瘍性腫瘤,經切片病理檢驗後確診罹患低惡性度的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MALToma),且有幽門桿菌感染。這項的結果讓林小姐感到十分震驚,因除了貧血現象外,並無任何不適症狀。也讓林小姐不禁提問:「懷孕時發現貧血的問題,所以直覺認為貧血是懷孕造成的,想都沒想到竟然可能與胃淋巴癌有關。」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梁程超副院長說明女性在懷孕期間常見貧血,但造成貧血的原因很多,如慢性疾病、缺乏維生素B12、B6、消化性潰瘍、胃癌、大腸癌等胃部病灶出血都會造成貧血,若像林小姐一樣發生持續的貧血,建議一定要先找出貧血的原因,對症改善或治療。以林小姐一例來看,低惡性度的MALToma細胞分化較好,腫瘤進展較緩慢,不會造成立即的生命危險,相信後續林小姐若有遵照專科醫師的治療方針,積極配合應可獲得不錯的治癒效果。

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途徑為經口傳染,包括汙染的飲水、食物或唾液等,也容易在家庭中彼此相互感染,甚至可能經由口對口的親密接觸而傳染,與個人的生活習慣和衛生環境也有很大關係。

梁程超副院長提醒民眾人體內雖存在許多細菌並且可以和平共處,但胃部若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就必須要接受除菌治療,以降低胃部病變的風險。大多經由檢查發現有MALToma的患者,胃內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率相當高,高達90%以上。在醫學界已證實胃幽門螺旋桿菌會引起慢性胃炎,其中15~20%的機率會發展成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1~2%發展成胃癌;0.1%發展成胃淋巴癌。

若檢查發現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者,接受除菌治療已是維護胃部健康的不二法則。衛福部也曾指出消除幽門螺旋桿菌可以減少胃癌發生的風險,近年國人罹患胃癌雖有逐年下降的趨勢,依據最新衛生福利部107年癌症登記報告,胃癌發生率為我國排名第9位癌症,但仍在十大癌症發生排名當中。梁程超副院長提醒除了定期篩檢確保胃部健康狀況外,生活飲食習慣也很重要,應戒菸、避免重鹹、醃漬、煙燻燒烤及、加工食物或發霉的食物,若家族內有罹患胃癌的家族史也要多加留意胃部的健康狀況,以降低胃癌對健康帶來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