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醫師衛教

等病發作才需要看醫生? 旅外男健檢驚見感染胃癌高危險因子!

梁程超 副院長

圖片來源:Freepik

37歲的李先生,大學便到國外求學,畢業之後也繼續留在歐洲居住工作,出社會工作後都沒有安排過任何健康檢查。久居歐洲的他,飲食習慣也已融入當地,他說:飲食差距最明顯的就是經常會吃到冷食。早餐常常是喝個咖啡搭配夾有火腿、培根或煙燻鮭魚的三明治,也因當地氣候關係飯桌上總是會出現各式各樣美味的醃漬小菜,再加上工作關係時常需要出席許多參訪活動,會議後的餐敘總是難以避免喝酒。

這樣與東方文化差異大的飲食習慣,總是會讓家中長輩放不了心。今年,即將要結婚的他,便與女友一同回到台灣探望親友,家中長輩便建議他趁回國期間安排至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健康檢查。

當日的胃鏡檢查顯示李先生的胃部有厲害的胃炎,特別是胃體部有黏膜內的小出血點胃鏡檢查中同時採取部份胃黏膜組織進行快速尿素檢測,證實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患者,大多數是小時候即遭到感染,直到成年後,出現消化不良、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此類約佔15%)等症狀,甚至是胃癌(約佔1~2%)時,才被檢查出來,其餘8成的人雖無症狀,卻可能潛藏日後病變的風險。為他解說報告的醫師也提醒他,因為他有飲酒習慣及常吃醃漬物,未來罹患胃癌的機率會比一般人高。因此,醫師建議他接受幽門桿菌滅菌治療,只要遵照醫囑按時吃藥,一個月後就可回檢確認是否滅菌成功。

感染幽門桿菌罹患胃癌機率提高

看到報告結果,李先生與家人都表示還好有健康檢查,只要簡單吃藥就可解決染菌問題,再加上飲食習慣的調整,就能擺脫罹患胃癌的高風險。也讓長年旅居海外的李先生對於就醫觀念大大改變,他坦言:「沒檢查,根本不會發現胃部早已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梁程超副院長說明幽門螺旋桿菌主要透過經口傳染,傳染途徑包括汙染的飲水、食物或唾液等,還容易在家庭中彼此相互感染。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後會所造成的症狀不同,大多是沒有明顯症狀。但要特別注意的是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與胃癌的產生有相當密切的關係,已有研究指出,胃癌患者有8成胃部都有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現象。更要當心的是若發展成胃癌,胃癌的初期症狀不明顯,發病時往往已經進入中晚期胃癌。

梁程超醫師表示近年國人因衛生環境的改善,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率已下降許多,連帶著胃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都有明顯下降趨勢。但別忘了胃癌的為危險因子與飲食仍有密切關係,胃癌的致病成因除了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外,愛吃高鹽、醃漬物、煙燻處理或是發霉(黃麴毒素)的食物也會提高罹患胃癌的機率。另外,胃癌的發生與老化也有關,胃癌好發於50歲以上長者,且男性病人居多,年長者罹患萎縮性胃炎機率較高。若有胃癌家族病史、抽菸喝酒或是經常發生胃炎/萎縮性胃炎者、曾經接受胃部接除手術者,也會有較高的機率罹患胃癌,須特別當心胃部的健康狀態。

常見的胃癌篩檢方式為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利用胃鏡直接觀察胃部的病變,還可同時對可疑的組織進行切片採樣,是胃癌診斷中最重要的檢查方式。梁程超醫師也提醒民眾大腸癌是國人發生率第一的癌症,大腸內視鏡檢查已是國人一生必做健檢。不妨在安排大腸鏡檢查時將胃鏡加入檢查清單,一次的腸胃鏡檢查就可清楚觀察上下消化道(食道、胃、大腸、肛門)的健康狀態。(20230325)

🔗點選觀看更多健康檢查專案套組